8月8日21時19分,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.0級地震,震源深度為20公里。四川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、陜西多省區震感明顯,局部地區震感強烈。據相關媒體報道,這一次的九寨溝地震汶川電視臺提前40秒預警了,這是寶貴的40秒,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。
盡管這40秒是寶貴的,但是,對于很多沒有在電視前的人來說,卻可能抓不住這個機會。有沒有一種預警就在身邊,像鬧鈴一般?
通過手機內定位芯片的感知,可以對地震情況做出預警,并發出警鳴聲,這樣大量手機同時警鳴就會形成很好的提前預警作用。
智能手機如何成為地震預警的關鍵?
其實這種預警方式早就提出了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認為,智能手機和其它具備GPS功能的設備可以做為一個網絡,為大地震提供早期預警。這種眾包系統,可以迅速檢測到地震的發生,且幾秒鐘內在地震波到達前給出預警。
目前的智能手機而言,基本都具備導航定位功能,大多采用 GNSS(全球衛星導航系統)定位,包括GPS、北斗等。多衛星解析的數據,必將比單一導航系統數據更為準確。來自智能手機的GNSS數據便是提早發現大地震的一大利器,眾包GNSS數據從斷層運動中檢測表明大地震開始的地面移動,便可快速觸發電子警報。當然,這種方式在精確度上遠不如專業儀器。
這種預警方式聽起來很簡單,實現起來似乎也很容易,或許只通過軟件修改就可以實現。但是,事實并非如此。
這種眾包地震預警網絡會牽扯到手機的軟硬件,而手機進行數據傳輸卻需要操作系統及手機生產商的許可。這就需要有政策因素參與,比如政府或相關部門對手機生產商硬件或訪問等級做出規定。
中國導航“芯”勢力盡管大家對GPS已耳熟能詳,但是北斗及GNSS卻顯得陌生。
北斗同時具備定位與通訊功能,不需要其他通訊系統支持,而GPS只能定位。北斗使用的是三頻信號,GPS使用的是雙頻信號,這是北斗的后發優勢。北斗覆蓋了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,可為中國及周邊國家服務。
一位導航系統的工程師明確提到:其實GPS可以實現的精度并非10m,只是在其中夾雜的一些亂碼導致精度降低,否則拿來民用便和軍用沒了區別,這就是美國精明之處,也是自研北斗重要性的說明。因此,GPS芯片或者GNSS芯片都會采取一些措施,將亂碼濾除,提升其精度。
掃一掃咨詢微信客服